“丧班族”刷屏:你缺的不是钱,而是意义感
最近,“丧班族”这个词刷屏了。
所谓“丧班族”就是,每个月都有30天不想上班,每年都有300次想裸辞的上班族。
“丧”这个字,精准地描绘了一部分人的状态。
学生时代,为了成绩上学。
走上社会,为了赚钱上班。
当了父母,为了孩子的成绩,威逼利诱。
每天都行色匆匆、忙忙碌碌,却不知道:
“我天天这么忙,究竟是为了什么?”
都在为了钱、分数、名利这些外在的因素而奔波。
这些状态的背后,是意义感的缺失。
而意义感的缺失,来源于内在动机的缺乏。
缺乏内在动机的人,有多空虚?
北大才女李雪琴,因为“丧感脱口秀”火了。
但在火的背后,鲜为人知的一面是,她因为找不到生活的意义,曾试图轻生。
她说:
我从小到大做的事,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待。
我自己的生活早就没有了,这让我苦恼。
一味地满足别人,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她,纵然考上了北大,内心也经常空落落的。
这种情况并不少见。
“北京四成新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。”
对此,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在《内在动机》里,揭露了一个扎心真相:
人们不幸福的很大原因是缺乏内在动机。
成年人上班痛苦,孩子不愿意写作业。
人类的种种焦虑与压力的原因,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一直追逐的东西,并不是我们内心真正认可,和想要的东西。
是啊!
我们每个人,都或多或少地活在别人要求的世界里。
别人告诉我们应该考公务员,应该结婚生子,应该保持身材。
也许,我们已经成为了别人眼中的好孩子、好员工、好父母。
但是,我们自己到底想成为怎样的人,想要怎样的生活,真的清楚吗?
充满内在动机的人,有多爽?
最近,演员辣目洋子因为在《演员请就位》节目中出色的表现,被一向毒舌的尔冬升导演,预言为影后候选人。
这出乎许多人的意料!
因为辣目洋子不是“第一眼美女”,小小的眼睛,大大的脸庞。
在出名前很多人都劝她早点放弃演员梦,包括她的母亲。
但她对演戏这件事,却乐此不疲。
从中学时,她就积极竞选班级的文艺委员,元旦汇演上也总出现她胖乎乎的身影。
面对别人的质疑,十岁出头的辣目洋子在日记中写道:
如果想找个漂亮的女演员,随便一抓一大把,但想找个丑得有特点,有自信,会搞笑的女人,就我一个。
我不美,但仅此一个,绝版了。
长大后,面对生存的压力,她从也从未放弃过演员梦。
闲暇时,总会拍些搞笑的段子发在网络上,从来没有断更过。
成名后的辣目洋子,一点也没有“吃了那么多的苦,终于出人头地”的荣耀感。
无论赚多赚少,无论有没有名气,她都乐此不疲地演。
因为,她从来不觉得那是“熬”,而是享受。
如果你做一件事,在做的过程中能产生兴奋感,常常会忘记时间的流逝,在结束后也迫不及待地想再次去做。
那么,你大抵是热爱它的,你不会因为钱、名利这些外在的因素,而轻易放弃它。
而一个人活在这世上,正是有一件或多件热爱的事情,才会时常感到存在的意义和幸福。
如何调动你的内在动机,获得意义感?
1)自主:挖掘你做某件事的内在动机,少关注外部奖励或惩罚。如果一件事找不到内在动机,请舍弃它。
《内在动机》里提到一个实验,研究者要求A、B两组小学生阅读相同的短文。
研究者告诉其中A组孩子,他们将根据短文内容进行考试和打分,同时告诉B组孩子,他们只需要阅读短文即可,没提考试的事情。
最后,两组组都参加了考试。
结果,B组孩子的考试成绩,远远高于A组的。
因为A组的孩子,一听说要考试,就开始死记硬背短文,而不去理解。
这个实验说明了,当你为了外部奖励或惩罚去做一件事,你就会“跑偏”,会为了得到奖励或躲避惩罚,而寻找捷径,反而失去了做这件事本书的意义感。
相反,你是因为内在动机去做某件事,如果做这件事还会获得额外的外部奖励,那么你获得的奖励会比那些更关注外部奖励的人,获得的更多!
所以,我们要去挖掘那些“必做事”的内在动机。
比如,上班。
你可能是为了赚钱上班,但你上班不只是为了赚钱,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。
对于上班、运动、早睡早起这些对我们的人生长期有利的事情,我们要多问问自己:
“我做这件事的内在动机是什么?”
可以把答案做成手机屏保或打印下来贴在桌子上,用内在动机去激发自己去做事,而不是用外部的奖励或惩罚刺激自己“不得不去做事”。
而如果一件事,你找不到任何去做它的内在动机,只是为了外部因素再挣扎,请果断舍弃它。
2)胜任:在调动内在动机的同时,尊重规则,让规则为你所用。
我有一个表弟,很喜欢打游戏,梦想成为职业游戏玩家。
但他先后参加了5场职业游戏玩家的海选,全部落选了。
是规则让他明白,自己无法“胜任”职业游戏玩家这个工作。
所以,他及时止损,打消了成为职业游戏玩家的念头。
转而开始思考:什么样的工作,是我热爱,又能胜任的?
3)联结:找到内在动机和规则之间的联结,让自己既有热爱之事,又能胜任热爱之事。
现在,表弟他是一名游戏公司的程序员,他把对游戏的热爱,都转化成了代码,敲进了游戏程序里。
他既没有沉迷于游戏,也没有抵触工作,更没有因此放弃对游戏的热爱。
《内在动机》里解释了表弟的情况,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二个心理需求是“胜任”,即热爱是一回事,你能不能“胜任”是另一回事。
如果你无法“胜任”自己热爱的工作,不如就学学表弟。
去做你能“胜任”的,又与你真正热爱的工种有联结的工作。
尼采说,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,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。